香港的食店常在字眼上取巧,去中式海鮮海家問:「有沒有海魚?」答案十居其九是「有」。是人工飼養?還是已經上了天堂的天然海魚?不吃下肚不知道。
日本的食店也一樣,在澳洲出生的和牛種也是和牛,在日本吃和牛,可不一定是日本産。
今日繼續寫和牛。
除了A5級,日本還有B和C級的牛肉賣。
庖丁解牛後,以可以吃入口的部份計算,日語叫做歩留り(ぶどまり),英譯Yield Rate。包括牛的重量,可以吃入口的面積大小,牛腩厚度,皮下脂肪厚度等等複雜程式計算出究竟屬A還是B還是C級。
日本養牛人決定的計算方式當然有利於日本產的和牛,所以日本產的和牛全部都是A級,而外國的入口牛肉就會變成B或C級。嗜吃牛又精於計算的日本老饕們,不少寧取B5級,味道相差無幾,價錢平一大截。
評審再根據「霜降」「肉色」「脂肪的顏色」等再決定屬於1,2,3,4還是5級。
即使霜降部份取得最高評分的5級但肉色只取得4,牛肉的評級頂多只能去到4而不能到5。換句話說,除非所有項目都取得最高的5分評級,否則牛肉身上不能拷個A5印。
除了遊客區,日本在店頭販賣的日本和牛通常都只是A1或A2貨色,A3等級的通通留給Steak House,餘下的A4和A5級則流入更高級的Steak House。
通販偶爾也有A5級牛肉賣,但價錢往往比在Steak House吃更貴。査實通販賣出來的A5牛肉來源不少來自高級餐廳,價錢更貴是理所當然。
因為日本和牛供不應求,為穩定貨源,高級餐廳會儲貨,週轉不來、賣不掉、或者切頭切尾的部份便會流出市面。
日本老饕不像美國人相信Aging這門藝術,但餐廳屯積的和牛,隨時是三、五年。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