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版的米芝蓮可信嗎?
嘿嘿...... 這不是可信或不可信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品味的問題。要瞭解其品味,先從港澳版米芝蓮入手。
在港版米芝蓮的第27頁是這樣寫的:「給予一、二或三粒米芝蓮星時,我們考慮到以下因素:材料的質素和相容性、烹調技巧和特色、氣味濃度和組合、價錢是否相宜,以及味道。同樣重要的是能夠持續提供美食。」
開門見山,大前提是:「能夠持續提供美食」,否則遊客一場去到,食店關門大吉,誰會再信車軚人。
在香港,怎麼樣的食店才能夠「持續」?
一是位於酒店內裡的餐廳食肆,二是自資物業,或包租公(地産商)是食肆的大股東。總之,廚子可以炒,店名不會換。
港版米芝蓮的二星和三星名店名單上,除了Bo Innovation外,龍景軒、Amber、Caprice、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香宮、夏宮、唐閣,全部位於酒店(並且位於米芝蓮的四星或以上酒店名單之上)。
所有似模似樣的酒店食肆都入選了三星和兩星,留下四家在一星,接著下來的是如何填滿一星類別裡餘下的十個名額。
這個本來是很簡單的...
名店如福臨門、富臨(阿一)、鏞記都入選了。
陸羽被飛。
被飛的陸羽,有份入圍安慰獎「Big Gourmand」,和何洪記、翡翠拉麵小籠包、正斗粥麵並列。(_▽_)ノ彡☆バンバン!
港灣道一號、留園雅敍、Nobu、Spoon... 連安慰獎也沒份。
看完,你大概瞭解到車軚人的品味如何...
以上,只是前言,現在才入正題,日本。
日版米芝蓮和港版米芝蓮最大不同的處是,幾乎沒有一家店附屬在酒店裡。
話說,車軚人第一年登陸東京,遇上不少糗事,幾個名廚一齊耍手擰頭,拒絕三星,車軚人吃閉門羹,臉懵懵,被老饕們笑足兩年。
今年是車軚人第三年登陸日本,但是,是第一次登陸關西。
車軚人並不瞭解關西人,有理沒理,先下手為強,聲明就算店不接受訪問不肯拍照也好,星一樣照出。
結果一:某二星店不賣帳,不接受訪問,結果照片欠奉;結果二:某三星店以人手不足為理由,缺席頒獎禮。
至於關西老饕們的反應是「為甚麼某二百年老舖不能入選?」「為甚麼居酒屋也可摘星?」「為甚麼只有京都和大阪沒有了神戶?」「為甚麼這家只用爛缸瓦當瓷器的店也可以是三星?」「為甚麼用客人殘羹循環再造的也可拿三星?」......
都說,不關可信或不可信,而是有沒有品味的問題。
以下,和上文無關。
在看引用網誌時留意到一個有趣的字,到底那個寫法才正確?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