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外國的傳媒都過份集中報導核洩事故,如果你去本地的便利店或日本書店買一份日本報紙回來看,便知道日本的傳媒不只報導核洩,更多的篇幅集中在災區人民生活上。
個人最近看「朝日新聞」比較多,記者寫的比較有心,從大眾關心的角度出發,而不只是淪為政黨或政府或外國政治勢力的打手。舉一個例,例如政府搭建的臨時住宅,抽到好籤的災民滿心歡喜搬進去,可惜家具、炊器、床舖俱無,部份災民情願搬回避難所。
單看傳媒的報導沒意思,要知得更多,還是問身邊的人。
西日本的生活基本上和往日沒兩樣,唯一是交通工具,部份火車的路線的行走班次減少。東日本的話,首都圈的生活基本上回復正常,陸續不斷的餘震才最困擾。地震警報一響,手頭工作放下,火車、地下鉄停駛。心理上的不安,是最大的問題。
至於吃。
嗯.......
關西人吃肉多過吃菜,吃菜又多過吃從海上撈回來的東西。
沒有一個日本人會大驚少怪的問:「這條魚是從那裡來的?」相信沒問題的人照吃,害怕的人便不吃,不會有人在旁邊嘀嘀咕咕左右你的想法。
不過M還是愛吃京料理。
這一篇,不是ArcWalker,是K800Walker。
為甚麼要用K800來拍?
一天到晚都在外跑,ヨドバシ有電賣,不過不肯賣給我。太陽能充電器又不夠力,唯有省一點。
一個人,去了京都駅上的和久傳。
我當然想去高台寺或是紫野和久傳。以前,一個月前訂枱也訂不到,現在整個京都的遊客都消失了,隨時Walk-In也有位,只是一個人,不好意思去霸個室,雖然可以坐Counter,但又不想應酬板前さん。「第一次來嗎?」「來看花嗎?」「打算到那裡看?」問長問短,但又不能裝作不懂日本語,否則人家拿個英文菜牌來。
未試過一次上到去京都和久傳不用等位的,是說,所謂等位,起碼兩個小時。還要,根本沒有足夠的椅子,站著等。
進門去,穿洋服的仲居さん問:「你想坐窗前?Counter?Table?」
不用想。
問:「吃甚麼?」
答:「春彩。」
問:「御飯要鯛黒寿し、鯛味噌茶漬け、とろろめし、玄米餅青のりあん?」
不假思索:「鯛黒寿し。」
「お客さん,你不是第一次來呢…」
不用應酬板前さん,還是要應酬仲居さん。
56ちゃん說M很Hea,看用那種方式寫呀(爆)
轉Tun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京都。
獨佔一枱的家族五人。
30代的父親穿著西裝,20代的母親穿著和服,三個小朋友,穿著可愛的水手裝。
旁邊的兩個40代婦人,穿著及膝的洋裝,頸上戴著一串珍珠頸錬。
京都。
永遠的六十年代氣質。
京都人,其實並不很六十年代,而是京都吸引了一群六十年代氣質的外來人。
真是假,假是真。洋人在祇園見到穿著和服的女生,拼命的按快門,天知道那個女生可能剛從美洲來,為了體驗和服,花了數千日元來租借。真真假假,大家都分不清。
唯獨京料理,卻無花無假。
先來一個櫻花在內的梅酒。美。
先附是お造り二種,傳統的京料理,小配菜多多,不同魚配不同醬油。小二說右邊的是「桜鯛」。「桜鯛」名字真美,說穿了,只不過是「真鯛」,味道一般。左邊的是「鰹」,很好吃。
這時來了一小竹筒的さけ,哀思〜!
椀,菜單上寫的是「筍 鮑真丈」。鮑真丈,其實是「鮑」和「海老真丈」。「海老真丈」就是蝦干,三片鮑魚下包著魚球,好吃,好吃,真真好吃。
焼物「筍 牛肉」。春筍嫩,牛肉也嫩,和諧的美味。
和物「豆 胡麻和へ」。不曾嘗過的口感,沒有想過的配搭,依然美味。
油物「穴子 本日の野菜」。只有京料理,才能作出如此薄衣,作出如此漂亮的色彩,那個白露筍,依然是那句,美味。
鍋「鯛白子 小なべ」。鯛的白子,好好吃。
一般人煮鯛白子,都是「酢」,只是吃口感,不愧是和久傳,白子拿來做鍋,滾盪,湯已鮮甜但略灸過的白子更鮮甜。一滴不剩。
接下來的御飯是「鯛黒寿し」,飯有點硬,有點冷,和上回吃的相比,水準差太遠,沒辦法,誰叫上次吃的是紫野和久傳。
和久傳的薑,不是蓋的,再看看味噌汁的細蔥,嘆氣~!
水物來的是琵琶和草莓,沒有拍。
菓子「桜餡 麩焼き」。麩焼き的全名是「麩焼煎餅」,好吃是好吃,不過吃不出那個「桜餡」倒底是不是真的有櫻花在內。
這頓午膳,吃了足足兩個小時,醉昏昏的走出門外。
滿足嗎?滿足。只是水準一定不及高台寺、紫野、室町的和久傳。
以如此價錢,如此水準,たん熊北店抵吃得多。
只是,通通都不及京味。
何時才能去東京再一嘗西樣的手藝?
和久傳
■ http://www.wakuden.jp/index_pc.html
0 comments: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