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1

一個人の一期一会 〜高知篇〜

前言。

前夜花了6個小時去測試New Blogger,無藥可救😂。趁8月24日新版本出來前,開一個新系列,本來想叫做「一個人の47都道府県《食》物語」,這樣下一個回合就是「一個人の47都道府県《温泉宿》物語」,下下一個回合是「一個人の47都道府県《遊》物語」,可是「一個人の47都道府県《食》物語」用中文唸的話就變成了「食物」語,思量了一下,改做「一期一会」;重點是一個人也可以,當然兩個人三個人四個人也可以;不好意思的是,47是不可能哪,只有24天,所以只有一半。

47都道府県,第一個登場的是「高知篇」。

到底該用日本語的「編」,還是中文的「篇」,嗯...過兩天看效果如何再說。

為甚麼第一篇是「高知」?

因為很掛念煲仔拉麵「鍋焼きラーメン」。

又要畫蛇添足,標題的「高知」是縣,不是市。

高知有很多好吃的,如數天前所說的天然鰻魚。

鰹,日本很多地方都吃到高知捉回來的鰹,不一定需要去高知,所以不是一期一会;天然鰻,需要去四万十,但你永遠不會知道你去那天會否捉到天然鰻,誰叫那是天然鰻,不是養殖鰻,是一期一会,但可不知一期是那天;所以一期一会就只有「鍋焼きラーメン」。

煲仔拉麵的發源地是高知縣的須崎市。

高知市也有鍋燒拉麵,但即使是須崎過去高知市開的分店,風味差那一點點就是那一點點。

「鍋焼きラーメン」,是日本最好吃的拉麵。

在須崎隨便一家鍋燒拉麵,都比東京、福岡、北海道最TOP的拉麵店好吃。(←M姐偏見😂)



須崎的鍋燒拉麵的特色

1. 雞骨湯底醬油味
2. 幼麵,黃色,偏硬
3. 沒有叉燒,只有雞肉、生雞蛋、大蔥、竹輪(ちくわ)
4. 上桌時用土鍋、陶鍋、鐵鍋
5. 上桌時,湯在沸騰的狀態
6. 蘿蔔乾(たくあん)的酸味較強烈

鍋燒拉麵比其他地方的拉麵優勝之處,就是熱。

第一次吃時幾乎燙破咀。煲仔飯不一定要冬天才能吃,煲仔麵也是。用土鍋或是鐵鍋來盛載,就算慢慢吃,食物也不會冷却,之所以夏天吃鍋燒拉麵滿頭大汗真的很過癮。

東京大阪,甚或四國,吃到鍋燒烏冬的地方多的是,但鍋燒拉麵卻幾乎只在須崎找到。

鍋燒拉麵在須崎市已有五十多年歷史,據說,創始人是谷口食堂。

故事,很NHK晨劇感。

戰後日本,食糧貧乏,農村地方就只有蔥和雞蛋來做菜,雞留來生蛋,不能宰。

沉默寡言的谷口兵馬先生開了一家食堂,材料只能蔥和雞蛋,後來谷口食堂斜對面開了一家雞店,谷口從那裡收集沒人買的雞骨頭,拿回店裡熬湯,所以當時須崎的拉麵,沒有叉燒,只有雞。

冬天時外賣,湯送到客人府上已經冷却,谷口さん幾經思量,開始改用保溫度較高的鍋來代替碗。逐漸,鍋燒拉麵在當地建立了口碑,鄰近的食堂也紛紛追隨。

那是一個沒有SNS的時代,食堂,並不只是提供吃的地方,晚上街坊們去完錢湯,就去食堂聊到半夜,才各自回家,那個鍋燒拉麵,不只是食文化,而是感情。

田舎的年輕人們都愛離開故郷往城市闖蕩,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谷口さん逝世,太太勉強支撐幾年後還是捱不住,其他提供鍋燒拉麵的食堂也一一關門。鍋燒拉麵幾乎從此失存。

在食堂渡過青春的中年人,一天回到故鄉,驚見鍋燒拉麵消失,加上一群熱愛鍋燒拉麵的粉絲,大家誓將當年谷口食堂的味道重現,終於,鍋燒拉麵重新復活。

現今最古老留存下來的是有40年歷史的橋本食堂,其他的人氣店還有まゆみの店、鍋焼きラーメンのがろ、あきちゃん、ぼっちり、すさき駅前食堂、杉乃家、谷口食堂、まゆや、小野家、なかがわ、ちあき等,都集中在JR土讚線須崎駅至土佐新庄駅一段,不自駕也一樣可以去到。



2020/07/30

純情

純情産地今天失守了,不再是唯一的47分之1。



圖文不符的純情野菜。



其實想找純情豚的照片,但忘記了那時吃的,找不到。

岩手,不論甚麼也是純情。

菜純情,米純情,豚也純情。

岩手有很多名牌豚,除了純情豚,還有白金豚,折爪三元豚「佐助」、コマクサ杜仲茶ポーク、北上山麓豚、岩手熟成豚、岩中ポーク、トやまと豚、キワの豚肉、岩泉龍泉洞黒豚、白ゆりポーク、やまゆりポーク、舘ヶ森高原豚、i-coop豚、南部ピュアポーク(Pure Pork)、南部ロイヤル(Royal)。

有赤豚,有黒豚。

最大眾化的是純情豚,白金豚據說只賣給飲食店,超市裡找不到。岩中豚超強人氣,去了成蔵兩回都入荷不到,那個一年吃900餐とんかつ的とん痴男據聞也只吃過岩中豚一次。

其他的品牌豚不曉,但我只知那個駒草杜仲茶豬,自35公斤開始直至送去市場前,一直都喝杜仲茶。








2020/07/29

山本寛斎

山本寛斎走了。



日本設計師中,買得最多的該是山本寛斎了,雖然近十年來都沒有買過,但舊衣一直在穿,破了就拿來當睡衣。

川久保玲不一樣,大學時期買回來的至今一直束之高閣。每年打開來檢視欣賞一番,自我感覺良好後又再束之高閣(爆),搬家數十次也沒丟,算很長情的了。

以前也愛山本耀司的設計,一身黑去同事的婚宴,衣服沒留下,照片留下了。去年年末市場調查,日本年輕人最愛的全世界設計師第一位的是山本耀司,第三位的是Alexander McQueen。

森英恵的沒穿過也沒見過她的設計,因為兩個孫女都在藝能界,網上找照片一看,噢,原來那麼厲害,有眼不識泰山。

如果突然有人和我說高田賢三的設計如何如何,搭不上咀,因為腦袋沒把高田賢三和KENZO連線。如果寫KENZO,要放他在日本以外

80歳的コシノジュンコ(鈴木順子),其實也和山本寛斎、山本耀司同一個年代,但我認識她是因為ブルゾンちえみ。

NIGO是設計師,雖是M姐的年代,但不是M姐那杯茶😂。

三宅一生是一個傳奇,超愛他的設計,看到有人穿他的衣服雙腳會不由自主的走過去,但這生人從未擁有過一件,包括港人很愛的BAOBAO,每次拿起來都覺得太漂亮太漂亮還是不捨得用,就放下了。

不論是weblio辞書還是Wiki,日本時裝設計師名單中竟然還有祐真朋樹。一直以為祐真さん就是一個造型師。

然後,weblio辞書出現了一個似曾相識的名字「木村俊作」。

不是那個吧。

但原來真的是。

幾乎忘記了美式足球的弟弟當上了設計師,吃驚的是原來已經和眾大名同榜。

世人都知山本寛斎的女兒是山本未来,前女婿是椎名桔平,但大多沒留意伊勢谷友介是他的同父異母弟弟。二人年齡相差32載,可當父子,但其實是兄弟,所以森星和伊勢谷友介是隔三代。


2020/07/28

川島猛 誌上展

Blogspot堅決改版,締切日延遲到8月24日,趁新版開始前做一個大Project,全篇網誌用html改寫(誤)

(題外話,未改版已經發現一個新Bug)

以下三組照片分別來自2013年、2016年,及2019年的瀬戸内国際芸術祭,展場在男木島同一間廢置的家屋。

大部份照片皆可Click一下放大,照片原大是1920x1080,Click入放大後去到Blogger的目前最大限1600x900,雖然不及原大,但仍可以看到細節,例如2013年的雜誌文字雖然看不到寫甚麼,但起碼能分辨到日文雜誌和英文雜誌,看到作家さん和島上居民的合作。

基本上每個場地的逗留時間大概只有5~10分鐘,要拍下所有細節不太可能,有人的照片都被剔走,所以有些時候的角度會怪怪的。

2013年的Title是Time Tube。

2016年的Title是KALEIDOSCOPE Black & White。

2019年的Title是The Space Flower・Dance・Ring。

屋外對著海,別緻的風景。



2013年時展場的門外還有川島猛的立體作品。



旁邊有一個巨型的萬華鏡Keleidoscope,也拍了一下裡面的花花。



印刷品,雜誌,十數單的宣傳單張,都捲在一起,不同的形狀,有像花瓣,眼睛,水滴,營造一個萬華鏡的形狀。



屋裡有一個凹位,且叫它做地台(原本是男木島上的居民住屋,估計是地台用來置爐,冬天爐上掛壺水那種地台),裡頭放置了捲成筒狀的印刷物,地台下四面用鏡製造出延綿無盡的效果,上面的捲成筒狀的印刷物則用魚絲從天花吊下來。



近入門處牆位的設計是斜傾的(是寫這篇網誌時才發現該是屋子這個位置本來就是傾斜的,所以三年來這個位置都做了特別效果),這次是加了數面鏡。



鏡和鏡之間的接口可能是故意不連接,鏡也不是平順,製造出類似哈哈鏡的效果。



從另一方向看一下。



據說這回的作品是作家本人再加上島民合力完成,印刷物多為英語版的雜誌,也有日本雜誌如TV誌等。



2016年的Title是KALEIDOSCOPE Black & White。一進門被那個氣勢壓倒。



近門那個略為傾斜的牆璧位置,驟看,好像集點糊了,但其實是鏡的倒影。



天花。



今回多了一個投射屏,像萬華鏡轉動般的影像也會轉會。



投射屏的右方是一個有輕微凹凸變形的鋼板(?),這裡的反射疑幻疑真,因為人站在前邊會把自己拍攝進去所以就沒有正面的照片了。



原來的地台位置沒有放置物品在內。



2019年的Title是The Space Flower・Dance・Ring。這是入口的位置,放置了各款拖鞋。



入口的投影也是不㫁改變。



遠眺一下。右邊是傾斜的位置,上方斜放了鏡,鏡再反射。



看到上方是鏡的M姐證實不需要老花鏡(毆)



花花牆前再加薄紗,投射上去又多一分疑惑。



鋼板成了定番,右邊的便是 ↑ 的投射。



此年加了好幾個投射器,不知目的是不是用來調校室內光暗營造如萬華鏡的效果。



今年終於明白那個屏幕的作用,就是把作品放大。😂



還有一個位置也很有趣,看照片時也以為這個是反射,但原來是一個假門框,可以穿過的。



窗外也貼了作品的薄膜,仿萬華鏡內的光線。



欄內的是真作品(平常在美術館看那些Mount了四邊畫布那種),早一年(黑白篇)的並不是真作品,只是印刷上去的。



地台上的作品光亮時,四週便會轉暗,這個也是真的手繪作品。。



這塊不知是紙還是紗是印刷上去的,地板,和包柱的也只是印刷品。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萬千世界,世界萬千。

作家製作自己的A貨,真好玩。

謝謝收看。









2020/07/27

I’m glad

為記念MIMOCA重開,「川島猛ーI'm glad」的個展就在中津万象園・丸亀美術館舉䈩。但既是記念MIMOCA重開但又為甚麼不是在MIMOCA就不懂。まあ〜也好,如果不是這樣,大概去高松一百次也不知道「中津万象園」這個地方,雖說,這裡是丸亀市。



還有一樣有趣的是丸亀美術館是水休而不是一般美術館的月休。這裡有個懷風亭的餐廳價錢非常合理。



另一個笑話是,M姐一直以為個展是在高松川島猛Art Factory舉行,後來才發現一直弄錯了(汗)。



原樣。



ZOOM IN。



好像萬華鏡般,每放大一次都會出現不同的驚喜。



喜歡川島猛的大概也喜歡草間師太,還有香取師兄😅。



川島大師叔的年齡只比草間師太小一歲,即是,今年也90歳了。高松出身,33歳那年遠赴美國NY,之後在那裡作據點。



香取師兄該也來看一下。



大禮堂的のkaleidoscope系列写真禁止,



看得多會有點暈眩。😂



今回據說是川島大師叔歸國後第一次在美術館辦的展覽會。時間由6月6日~8月30日。碰上非常時期,也不缺人來參觀。

第一次看川島大師的作品,是2013年的瀬戸内国際芸術祭,那時為川島猛是一個30代的藝術家。明天,M姐也來辦一個誌上川島大師展。



#妄想旅行





2020/07/26

日遊直島

四連休的第三天。

直島。気温25度。先雨後曇。

大清早,靈氣逼人。😂



每次下雨,都想去豊島美術館,因沒有事前予約就算了。



Benesse House是有點老化了。



安藤忠雄的設計,下雨天又是另一番意境。



地中の庭,百看不厭的Monet。


回程,遇上水玉船。為何去年春秋兩季的瀬戸内国際芸術祭都沒有遇上水玉船也是很不可思議。春季根本是天天都在碼頭排隊等船,秋季雖然走西の島,但從高松駅出來也會看到碼頭。



下午只是陰天沒有下雨,去豊島美術館的希望又落空了。


#妄想旅行
 

2020/07/25

夜遊直島

四連休的第二天。

高松。気温24度。雨。

除了打風的日子,高松七月下雨有點不可思議。

前天,E君說:「Benesse House出了個超值Plan,只限本地人,一早予約了Twin,同行友人家中有點事,不能去直島了,你來嗎?」

來來來,立即來。

羽田→高松,本來一天13便,跌到2便,七月開始Go To,又回復至5便,四連休增加至8便。但其實Go To不是限制東京跨省進出的嗎!?😂

高松空港国内線自前天也開始了検温。

不是酒店的Staffさん告知,也不知道南瓜原來也有ライトアップ。



話說,1992年美術館竣工前,Benesse House還未開始建築,曾經叫做「現代美術に出会えるホテル」還有「直島ホテル」,動工後,曾經叫做「「ベネッセハウス 直島コンテンポラリーアートミュージアム」(←好長!)到開業時才正名做「ベネッセハウス」。

オーバル於1995年竣工,別館的パーク、ビーチ,都是2006年竣工。

沒有人的直島很可愛,但晚上沒有人的美術館有點恐怖。 😓

晚上的Art Tour是酒店附送的。

說是Art Tour,其實只是接送,館內當然沒有人說明。


#妄想旅行